暖冬
根据2024至2025年冬季的气候预测和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如下:
一、整体趋势
-
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尤其是辽宁南部、天津、河北南部等地气温偏高1-2℃。
-
南方与北方差异显著
-
南方 :如杭州(8-9℃)、厦门(15-16℃)等城市,气温较常年仅小幅偏高(0.5-1℃)。
-
北方 :如东北北部、内蒙古大部、西北地区中东部,气温波动较大,冬季平均气温仅略高于常年。
-
二、关键影响因素
-
2024年冬季异常偏暖
2024年11月全国平均气温创历史同期新高(+1.9℃),为2025年冬季暖冬趋势提供了基础。
-
2025年大寒节气异常高温
南方多地大寒节气气温较常年高3-5℃,叠加北方冷空气南下,形成“暖冬+倒春寒”的复杂天气模式。
-
季内冷暖起伏显著
尽管整体偏暖,但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北方地区1-2月气温偏低3.7℃,南方则需防范短时强降温对农业的影响。
三、与“百年不遇暖冬”的争议
气象部门明确表示,2024-2025年冬季虽整体偏暖,但未达到“百年不遇”的程度。例如,杭州、厦门等城市冬季平均气温仅小幅上升,远低于“百年不遇”所需的显著升温幅度。
四、潜在影响
-
农业影响
暖冬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周期提前,但需防范病虫害风险;倒春寒可能对北方早春作物的冻害造成影响。
-
交通与生活
部分地区需应对强降雪、道路结冰等极端天气,建议相关部门加强防范措施。
2024至2025年冬季可判定为 暖冬 ,但需注意其阶段性降温特征及区域差异,避免因局地极端天气引发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