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寒潮的原因可从气象因素和气候变化两方面综合分析:
一、气象因素
-
西伯利亚冷高压增强
西伯利亚冷库(冷空气储存中心)实力加强,导致冷高压数值逐步升级。冷高压南下时,受冷空气南下通道(如华北西部)和地形抬升(如太行山)共同作用,形成强冷空气南下的动力条件。
-
北极涛动(AO)异常
北极涛动指数偏低,北极地区冷空气更易向南扩散。冬季海洋与大气温差较大,热量释放有限,削弱了高纬度冷空气的势力,使其在春季更频繁地南下。
-
西风带波动
西风带出现低槽和高脊系统波动,形成天气系统不稳定状态,为冷空气南下提供了有利条件。
-
地形影响
河南西部太行山等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强冷空气沿山坡爬升时气温骤降,加剧了降雪强度。
二、气候变化因素
-
全球变暖的副作用
近年北极冰川融化加速,北极涡旋活动频繁,导致春季气候波动性增大,寒潮频发。
-
海洋-大气温差
春季海洋升温缓慢,与大气温差较大,削弱了海洋对冷空气的调节作用,使其更易形成强冷空气南下。
三、其他因素
- 超算预测局限性 :尽管气象台提前发布预警,但对降雪强度和范围的预测仍存在偏差,可能与模型精度和观测数据不足有关。
2025年寒潮是冷高压南下、北极涛动异常及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强度和范围均超出历史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