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一中万振砀老师是安徽省基础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深耕物理教学20余年,独创“情境化思维教学法”,指导学生多次斩获全国物理竞赛金奖,并推动跨学科融合课程开发,成为创新教育的实践标杆。
教学成果显著,竞赛成绩突出
万振砀老师长期担任淮北一中物理学科带头人,注重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他指导的学生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累计获奖超50人次,近五年培养出3名省队成员,1名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其班级高考物理平均分连续8年稳居全市第一,助力大批学子进入清华、北大等顶尖高校。
创新教学方法,破解学习难点
针对物理抽象概念难理解的问题,万振砀提出“三步拆解教学法”:通过生活案例建立直观认知→利用实验还原原理→借助数学模型深化规律总结。例如,在电磁学板块,他设计“特斯拉线圈互动实验”,将电场与磁场关系转化为可视化现象,使晦涩知识点吸收效率提升40%。
跨学科融合,培养科学思维
万振砀主导开发“物理+工程实践”校本课程,联合技术教师开设“桥梁承重设计”“智能机器人编程”等项目。学生在解决真实工程问题时,同步运用物理力学、数学建模和计算机知识,相关成果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这种教学模式被纳入安徽省教育厅课改案例库。
教育理念普惠,资源辐射全省
作为省级教科研课题主持人,万振砀连续6年参与“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录制120余节免费公开课,惠及超3万名师生。他主编的《高中物理思维进阶训练》成为多所学校的校本教材,其倡导的“问题链导学”模式被写入全省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关注万振砀老师的教育实践,不仅能了解前沿教学理念,更能看到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路径。对于学生而言,掌握其总结的“物理模型构建四步法”和“错题归因分析法”,可显著提升学习效能;教育工作者则可借鉴其“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设计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