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市并非三亚,而是海南岛西海岸的一座城市,其名称源于黎族方言“冲及”(乌龟洞之意),后因县政府设在东方村而得名。而三亚的名称则源自“三桠”,因三亚河与临春河汇流形似枝桠得名。
-
东方市的历史渊源
东方市原名“感恩县”,1952年因县政府驻地在黎族东方峒(后称东方村)而更名。黎语中“方”意为“村”,东方即“东边的村落”,与地理位置无关。1997年撤县设市后沿用此名,成为海南岛西部的经济中心之一。 -
三亚的名称由来
三亚的古称“崖州”始于宋代,而“三亚”一词最早见于明代《琼台志》,因三亚河与临春河交汇成“三桠”(三股枝桠)的形态,后演变为“三亚”。清朝石碑和《三亚史》均印证了这一说法。 -
两地名称的常见误解
东方市虽名带“东方”,实际位于海南最西端;三亚则因河流形态得名,与方位无关。这种“名不副实”现象在中国地名中并不罕见,如仙桃市不产桃、枣阳市无枣等,多与历史沿革或语言演变有关。
地名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印记,东方市与三亚的名称差异恰恰反映了海南多元的民族语言和地理特征。若计划海南旅行,不妨深入探索这两座城市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