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三个月在农历中分别称为孟春、仲春和季春,对应正月、二月和三月,这一传统命名源自中国古代历法对季节的细分,既体现自然时序变化,也蕴含农耕文化智慧。
-
孟春(正月):作为春季的开端,孟春标志着万物复苏的起点,此时气温回升,冰雪消融,农事活动如整地、播种逐渐展开。
-
仲春(二月):仲春是春季的鼎盛期,草木萌发,百花盛开,传统节日如“花朝节”多设于此月,民间有踏青赏春的习俗。
-
季春(三月):春季的尾声,气候温暖湿润,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清明”“谷雨”节气相继到来,提醒人们抓紧农时。
这一命名体系不仅划分了时间,更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顺应,至今仍用于民俗、文学等领域,延续着中华文化的时序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