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甲流再度爆发,其症状以突发高热(39℃以上)、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乏力为核心特征,与普通感冒相比传染性更强、全身症状更显著。部分患者伴随干咳、咽痛、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重症可能引发肺炎等并发症。以下是关键信息分述:
-
典型症状组合:起病急骤,3-6小时内体温骤升至38℃-40℃,寒战明显;肌肉酸痛集中于背部、活动时加剧;约30%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儿童更易表现消化道症状。
-
与普通感冒的差异:甲流全身性症状(如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占主导,而普通感冒以上呼吸道局部症状(鼻塞、流涕)为主且发热较轻。甲流病程通常持续7天,咳嗽、乏力可能迁延数周。
-
高危预警信号:若发热超3天未退、呼吸急促/胸闷、意识模糊或脱水(尿量减少、婴幼儿无泪),需立即就医。孕妇、5岁以下儿童、慢性病患者更易进展为重症。
-
黄金干预窗口:确诊后48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显著缩短病程,但需遵医嘱。对症处理包括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补液及休息,避免重复用药。
近期甲流占流感病例99%,飞沫与接触传播为主。建议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感染者应隔离至退烧后24小时。若症状符合上述特点,尽早就医检测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