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护坡锚杆通过钻孔、安装、注浆等步骤将钢筋锚固于岩土层,形成稳定支护体系,核心在于精准定位、无水干钻清孔、浆液饱满与焊接加固,最终通过喷射混凝土与质量检测确保边坡安全。
-
前期准备
清理边坡浮石与岩渣,填补空洞并封闭缝隙,确保坡面平整密实。测量放样锚孔位置,误差需控制在3cm内。根据地质条件选择锚杆类型(如预应力或全长黏结式),材料需符合抗拉强度标准。 -
钻孔施工
采用无水干钻避免地质恶化,钻孔深度需超设计值0.5m以上。专人记录岩层情况,遇异常立即停钻。钻孔后以高压风(0.2-0.3MPa)清孔,彻底清除孔内粘土与粉砂。 -
锚杆安装
将锚杆插入孔内后逆时针旋转,使涨壳头充分张开咬合岩壁。初始张拉确保垫板紧贴坡面,注浆时排出孔内空气与杂质,浆液需饱满并二次补浆。锚杆倾角宜为15°-35°,与坡面走向垂直。 -
加固与护壁
焊接固定钢筋网片,锚杆与网片连接处需无虚焊。喷射混凝土护壁分层施工,厚度不小于设计值,砂质地层每层挖土深度控制在1.5m内。 -
质量验收
检测锚杆拉拔力与长度是否符合要求,孔距偏差≤50mm,混凝土强度达标。施工记录包括孔深、注浆量等数据,确保可追溯性。
提示:锚杆间距需根据边坡稳定性计算,通常为2-5m,避免群锚效应;施工需同步监测坡体变形,雨季加强排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