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成分表是食品包装上用于标示食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的规范性表格,主要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一、强制标示内容(必须标注)
-
能量(千焦)
每100克或每100毫升食品产生的热量,单位为千焦(kJ)。
-
核心营养素
包括:
-
蛋白质 (g):每100克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
脂肪 (g):包括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等,单位为克。
-
碳水化合物 (g):主要供能物质,单位为克。
-
钠(mg) :每日建议摄入量需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单位为毫克。
-
-
营养素参考值(NRV%)
各核心营养素含量占每日推荐摄入量的百分比,例如能量占22%、蛋白质占8%等。
二、可选择标示内容(非强制)
-
其他营养成分
包括维生素(如维生素A、E)、矿物质(如钙、铁)、膳食纤维、水分等。
-
特殊标注
-
反式脂肪 :含氢化油脂时需单独标注。
-
每份含量 :标明包装规格对应的营养成分值(如每份240ml)。
-
营养素功能声称 :如“富含钙”“低钠”等。
-
三、其他注意事项
-
单位规范 :能量单位通常为kJ,其他营养素为克或毫克。
-
包装说明 :若食品包装未标明每份量,需查看配料表计算出每份对应的热量及营养素。
-
参考标准 :NRV%基于轻体力成年人的每日推荐摄入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参考专用标准。
通过以上内容,消费者可快速了解食品的营养构成,辅助制定合理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