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的《甘泉赋》属于 骚体赋 ,而非新体赋。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归类依据
-
语言特征
《甘泉赋》大量使用楚辞的典型语气词“兮”,句式上保留了楚辞的散体化趋势,符合骚体赋以楚辞为源的特点。
-
创作背景与功能
该赋为汉成帝郊祀甘泉泰畤而作,虽以铺陈天子盛况为主,但通过夸张手法歌颂帝王功绩,同时隐含讽谏,体现了骚体赋“劝百而讽一”的功能。
二、与散体大赋的区别
-
形式特征
散体大赋(新体赋)更强调铺叙与写实,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而《甘泉赋》虽用夸张手法,但整体仍以抒情言志为主,语言更接近楚辞的抒情性。
-
历史定位
《甘泉赋》作为汉代早期作品,早于司马相如等人的散体大赋,属于骚体赋向散体大赋过渡阶段的代表作。
三、争议与总结
尽管《甘泉赋》在形式上存在一定散体化特征,但综合语言风格、创作目的及历史地位,学界更倾向于将其归类为骚体赋。其通过楚辞手法表现汉代盛事,既保留了骚体赋的抒情性,又为后来散体大赋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