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环唑、丙硫菌唑、戊唑醇
防治锈病的最佳杀菌剂需根据作物类型、病害阶段及环境条件综合选择,以下是综合推荐及使用要点:
一、常用高效杀菌剂推荐
-
氟环唑
-
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对锈病有特效,被称为“氟三唑”。通过抑制真菌合成麦角甾醇,快速控制病害蔓延,适用于小麦、水稻等多种作物。
-
使用建议:发病初期喷施12.5%氟环唑悬浮剂15-20ml/桶水,或20-30ml/桶水(高发期)。
-
-
丙硫菌唑
-
三唑硫酮类杀菌剂,广谱且持效期长,可防治小麦、油菜、花生等作物的锈病、白粉病等。具有内吸性,可叶面喷雾或种子处理。
-
使用建议:谷物病害推荐200g/a.hm²剂量,油菜等叶面病害可用15%粉锈宁1000倍液连续喷洒2-3次。
-
-
戊唑醇
-
三唑类杀菌剂,内吸性强,可预防和治疗小麦、玉米等作物的锈病、白粉病。种子处理可杀灭病原菌,叶面喷洒效果显著。
-
使用建议:播种前叶面喷施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45-50ml/50kg水,或播种后叶面喷施20-30ml/桶水。
-
-
环丙唑醇·吡唑醚菌酯
-
复配型杀菌剂,含吡唑醚菌酯20%和环丙唑醇25%,渗透性好、保护性强,持效期长达4-6周。可防治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多种病害。
-
使用建议:30g/300g规格产品,稀释后喷洒于叶片和果实,重点保护未喷药部位。
-
二、复配使用策略
单一药剂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建议采用复配方案:
-
经典复配组合 :三唑类(如氟环唑、丙硫菌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如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硫磺类(如粉锈宁)。
-
针对小麦锈病 :推荐40%丙硫菌唑·戊唑醇悬浮剂,兼具内吸性、广谱性和长持效性。
三、使用注意事项
-
轮换用药 :避免连续使用同一种药剂,可按季节轮换使用不同机制的杀菌剂。
-
安全间隔期 :叶面喷施后需间隔7-10天再喷第二次,防止药害。
-
环境安全 :低毒药剂(如氧化锌、甲基硫菌灵)更环保,但需注意使用浓度。
四、预防措施
-
农业管理 :清除病残体,减少病菌越冬;合理密植,增强通风透光。
-
种子处理 :用多菌灵、粉锈宁等药剂拌种,可有效预防锈病。
通过综合运用上述药剂及管理措施,可显著提高锈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