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琅琊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动物源性亨尼帕病毒,主要感染地区为山东和河南,已报告35例感染者,症状包括发热(100%)、乏力(54%)、咳嗽(50%)等,致死率可能达40%-75%。目前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天然宿主可能是鼩鼱,暂无特效疫苗或药物。
-
病毒特征与传播
琅琊病毒(LayV)属于亨尼帕病毒属,与云南墨江发现的病毒亲缘关系最近。其传播途径主要为动物接触,尤其是鼩鼱、山羊和狗等动物可能携带病毒。感染者多为农民,暴露风险较高。 -
临床症状与危害
感染者普遍出现发热,半数以上伴随乏力、咳嗽、肌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出现血小板减少、受损等严重并发症。尽管当前病例均为散发,但高致死率特性需警惕。 -
防控与现状
目前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案,以支持性护理为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对疑似病例隔离并加强监测。山东、河南两地已开展病例追踪,暂未发现聚集性传播,但需进一步研究人际传播可能性。 -
公众应对建议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如鼩鼱),家畜饲养者需注意卫生防护。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动物接触史,应及时就医并告知暴露史。
当前琅琊病毒风险可控,但科学界仍需深入探索其变异潜力与传播机制。公众保持警惕的无需过度恐慌,遵循卫生部门指导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