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三首,描绘了芒种后江南地区的雨季景象和农事活动。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原文与注释
-
其一
一庵湿蛰似龟藏,深夏暄寒未可常。
昨日蒙絺今挟纩,莫嗔门外有炎凉。
-
注释 :
-
“一庵湿蛰似龟藏”:庵堂里因连绵细雨湿冷,蛰虫躲藏如同龟甲般闭壳。
-
“深夏暄寒未可常”:初夏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
-
“蒙絺”(méng qī):细雨;“挟纩”(xié qióu):披着草鞋,形容防雨。
-
-
-
其二
梅黄时节怯衣单,五月江吴麦秀寒。
香篆吐云生暖热,从教窗外雨漫漫。 - 注释 :
-
“梅黄时节怯衣单”:梅子黄熟时天气转凉,需单薄衣衫。
-
“江吴”:指长江下游地区,此时正经历梅雨季,麦子生长需雨。
-
“香篆”:一种香料,烟柱升腾,云气缭绕时带来暂时的温暖。
-
-
其三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
注释 :
-
“梅霖”:连绵细雨,如瀑布般倾泻。
-
“百渎”:众多水道,形容雨势浩大,水位上涨。
-
“披絮插秧寒”:插秧时需披着草絮防寒,体现农事艰辛。
-
-
二、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芒种后,正值江南梅雨季,细雨连绵,天气多变,既反映了自然气候特点,也隐含了农耕生活的辛劳。范成大通过“梅霖”“百渎”等意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景致。
三、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 :用“一庵”“梅黄”等意象营造孤寂氛围,与“梅霖倾泻”的磅礴气象形成对比。
-
情感共鸣 :通过“莫嗔门外有炎凉”表达对自然规律的顺应,引发读者对农耕生活的共鸣。
四、相关诗词对比
-
韩淲《栽匀》 :关注农事规划,“惜水脩塍意更忙”呼应芒种后水利管理的重要性。
-
元稹《时雨》 :以“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展现节气与生物活动的关联。
范成大的《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通过细腻笔触,成为描绘江南梅雨季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