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红梅江咏梅:傲雪红梅,烈火永生
江咏梅,原名江竹筠,是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被誉为"傲雪红梅"的共产主义女烈士。她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在革命事业中展现了无比坚定的信念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坎坷童年,心向着光
江竹筠于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自贡一个普通农家。她的童年生活并不富裕,父亲长期在外漂泊,母亲带着她和弟弟在农村勉强度日。8岁那年,四川大旱,母子三人陷入困境,不得不赴重庆投奔亲友。
在重庆,江竹筠得到了读书的机会,但她的上学生涯只持续了一个学期。由于父亲供职的公司破产,她不得不辍学进袜厂当起了童工。童年的苦难经历培养了她踏实、独立、倔强的性格,也激发了她追求真理的渴望。
求学求知,坚定入党
在亲友的帮助下,江竹筠重新走上了求学之路。她在学校中表现出色,成绩名列前茅,并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成为活跃分子。1939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沉着冷静,担起重任
江竹筠入党后,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她先后成为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助手,负责过多个学校党的工作。
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组织武装起义时不幸牺牲,江竹筠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奔赴斗争的最前线。她对党组织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被捕入狱,坚贞不屈
1948年6月,江竹筠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屠刀,她坚贞不屈,顽强斗争。她斩钉截铁地告诉敌人,她知道所有的秘密,正是她的举动让二十多位地下党员幸免于难。
英勇就义,烈火永生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江竹筠被国民党反动派押往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29岁。她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的高尚情怀,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
江竹筠的故事被改编成了著名长篇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她的事迹广为传颂,"江姐"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她就像红岩上傲立雪中的红梅花,在烈火中永生,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