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刀世勋是傣族末代车里宣慰使,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和民族语言学家。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
家族背景:刀世勋出生于云南车里(今景洪),傣族,其家族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他的祖父刀栋庭、伯父刀栋梁等都是西双版纳地区的土司或宣慰使,在傣族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
继任宣慰使:1943年,刀世勋的伯父刀栋梁去世后,由于刀栋梁无子,刀世勋被正式过继给刀栋梁作为嗣子,成为“召片领”的正式继承人。同年,他飞抵思茅,随后日夜兼程赶回允景洪召片领衙门,举行了简单的继任仪式,国民党云南省行营主任龙云为他亲颁西双版纳召片领委任状。
-
求学经历:尽管身为“召片领”,但刀世勋对学业充满了渴望。他先后在重庆中正中学、南京中央大学附中等地学习。1950年,他参加了高考,并被云南大学社会系录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
-
弃政从学:1953年初,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之前,政府曾征求刀世勋的意见,准备让他任州副主席(即副州长)。为了不中断学业,他选择了留在学校继续深造。
-
学术研究:毕业后,刀世勋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民族语言研究。他在著名语言学家傅懋指导下,与同事一起完成了《西双版纳允景洪傣语音节结构》的研究,并编写了《西双版纳傣汉词典》。这部词典耗费了他十多年的时间和精力,为后人研究傣族语言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政治生涯:刀世勋历任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云南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等职务。他还是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六、七、八、九届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以及政协云南省第五、六、七、八届委员会副主席。
总的来说,刀世勋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见证了西双版纳地区的历史变迁,也积极参与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他的一生融合了传统与现代、贵族与学者、地方领袖与国家公民等多重身份,为傣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