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云南彝族火把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是具体信息: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
云南彝族火把节于2006年5月20日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火把节一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贵州赫章县的火把节也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文化内涵与意义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主要活动包括点燃火把、歌舞表演、斗牛、摔跤等,象征驱邪避灾、祈求丰收。其“东方狂欢节”的称号源于其盛大的群众参与规模和民族特色。
- 时间与地域
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举行,主要流行于云南楚雄、四川凉山、贵州赫章等彝族聚居区。不同地区保留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如楚雄的“火把节”是当地最盛大、最具民族特征的节日。
- 保护与传承
作为国家级非遗,火把节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当地通过节庆活动、非遗项目(如彝族刺绣、老虎笙)的传承,努力保留其文化价值。
云南彝族火把节不仅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