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被称为“黔”的原因主要与历史地理和民族文化相关,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名称起源
-
楚国时期的命名
楚国在战国时期将今贵州东部地区称为“黔中”,因当地多为黑发民众,且服饰、头饰以黑色为主,故称“黔首”(黑发之人)。这一称呼反映了当时对黑色文化的认知。
-
秦朝的官方设置
秦统一六国后,将楚国的黔中郡改为黔中郡,这是贵州历史上首次出现“黔”字作为行政区划名称。
二、文化内涵
-
黑色文化象征
在古代文献中,“黔”不仅指代黑色,还借指普通百姓。秦朝用“黔首”指代民众,体现了对黑色与劳动人民的关联认知。
-
少数民族文化影响
贵州多民族聚居,部分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头饰以黑色为主,楚国可能以此为特征命名该地区。
三、历史演变
-
秦唐时期的延续
秦朝设立黔中郡后,该名称在唐朝发展为黔中道,后改为黔州,成为贵州历史上的重要称谓。
-
现代简称的形成
明代建立贵州省时,沿用旧黔中郡辖区,民间逐渐将“黔”作为全省简称。
总结
贵州被称为“黔”是历史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最早由楚国以黑色文化为特征命名,秦朝通过行政区划固定下来,后续历代王朝在此基础上演变,最终成为贵州的代名词。这一名称既承载了地理标识功能,也反映了古代对民族特征的文化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