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红花岗区共有43所小学,覆盖全区主要街道与乡镇,形成了均衡化、特色化、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教育资源向乡镇倾斜,集团化办学模式推动优质资源共享,科技、艺术、红色文化等课程特色鲜明,户籍与居住证并行的入学政策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教育资源均衡布局
红花岗区通过“名校+新校”“强校+弱校”的集团化办学策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例如,朝阳小学、文化小学等优质学校牵头成立教育集团,带动周边学校发展。乡镇小学实施“一校一品”计划,深溪镇中心学校开设农耕实践基地,金鼎山镇小学引入非遗剪纸课程,提升综合教育质量。
特色课程与素质教育
区域小学普遍开设人工智能启蒙、3D打印、编程机器人等科技课程,文化小学建成省级STEM教育示范基地。艺术教育方面,老城小学的合唱团、丰乐小学的民乐社团多次获省级奖项。全区推行红色研学实践,依托遵义会议会址等资源开发“小小讲解员”“红色剧本游”等特色活动。
入学政策透明便捷
实行“线上登记+线下审核”报名流程,户籍儿童按划片范围入学,非户籍人口凭居住证与社保缴纳证明申请学位。2023年新增3所小学提供随迁子女专项学位,占比达总招生数的15%。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小学实施“融合教育”,保障残障儿童平等入学。
硬件升级与智慧校园
近三年投入2.3亿元改造老旧校区,新增科学实验室、数字书法教室等功能场馆38个。全区小学100%配备“班班通”多媒体设备,十一小、东风小学等试点AI课堂分析系统,实时监测教学质量。
家长可通过“遵义教育云平台”查询学校划片、师资配置等信息,建议提前半年准备入学材料。随着新建长征小学、舟水桥小学等项目的推进,红花岗区将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适龄儿童提供更优质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