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甘蔗易因储存不当产生霉变,毒素“3-硝基丙酸”可致中毒,严重时危及生命。红心、发软的甘蔗是高风险信号,误食后可能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科学辨别与正确食用是关键。
霉变甘蔗的毒素来源与危害
清明前后气温回升、湿度增加,甘蔗长时间储存易滋生霉菌,尤其是节菱孢霉菌。这类霉菌代谢产生的3-硝基丙酸,能直接损伤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毒者轻则头晕、腹泻,重则出现昏迷或呼吸衰竭,儿童、老人等免疫力较弱人群风险更高。
如何辨别有毒甘蔗
霉变甘蔗通常表现为果肉颜色异常,如发红、发褐或发黑,质地松软或有酸腐味。表皮失去光泽、出现白色絮状菌斑也是典型特征。需注意,部分商贩会切除霉变部分后继续售卖剩余甘蔗,但毒素可能已扩散至看似完好的区域。
安全食用与预防措施
购买时选择表皮完整、质地坚硬的甘蔗,现削现吃避免长期存放。切开后若发现异常,应立即丢弃。食用后若出现恶心、视力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催吐并就医。春季尽量选择新鲜上市的甘蔗,减少食用反季储存产品。
清明甘蔗的毒性风险与储存环境密切相关,提高警惕、学会辨别能有效避免中毒。切记“红心甘蔗”不可食用,保障饮食安全需从细节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