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标志着炎热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但具体气候特征因地理位置不同存在差异,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一、处暑的节气特征
-
时间与天文现象
处暑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8月22-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副热带高压南撤,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消退。
-
气候过渡性质
处暑是夏季与秋季的过渡阶段,属于“秋老虎”天气的尾声。此时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开始下降,但南方仍受高温影响,需关注天气变化。
二、南北气候差异
-
北方地区
处暑后气温明显下降,进入秋季。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平均入秋时间分别为9月11日、10月6日,此时降雨增多,天气转凉。
-
南方地区
多数南方城市仍属夏季,气温较高且闷热,需持续到白露(9月7-9日)前后才会明显转凉。例如深圳平均入秋时间较晚,为11月12日。
三、总结
-
季节划分 :处暑属于秋季,是气象意义上秋季的开始,但南方部分地区仍属夏季。
-
气候特点 :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由热转凉的过渡阶段,北方干燥多风,南方闷热持续。真正凉爽天气需待白露节气。
若需更精准的入秋判断,可参考各地候平均气温数据:
-
北方: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
-
南方: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