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鱼是鲶鱼的一种,其学名为博氏巨鲶(Pangasius bocourti),属于鲶形目鲶科(或䰶科),与常见的土鲶、花鲶为远亲。关键亮点:① 分类明确,巴沙鱼在生物学上归属鲶鱼家族;② 外形与习性高度相似,如无鳞、长须、杂食性等;③ 经济价值突出,因养殖成本低、生长快,成为东南亚重要淡水经济鱼种。
巴沙鱼与典型鲶鱼的共同特征显著:
- 形态特征:体表光滑无鳞,头部扁宽,嘴边有两对须(下颌须和外颌须),背部呈蓝黑色或粉白色,腹部白色,这些特征与土鲶几乎一致。
- 生活习性:适应力强,耐低氧水质,杂食性且生长迅速,水温22~32℃时最活跃,与鲶鱼家族的其他成员习性高度重合。
- 养殖优势:因易饲养、病害少、产量高,巴沙鱼成为湄公河流域主要养殖品种,其腹腔内三块脂肪(占体重58%)是独特标志。
需注意,巴沙鱼虽属鲶鱼,但市场命名易混淆。例如,常被误标为“淡水龙利鱼”,实际与海产龙利鱼(舌鳎鱼)无关。选购时可通过产地(越南、泰国)、学名(Pangasius bocourti)或包装标注(Basa、Cabasa)辨别真伪。
巴沙鱼是鲶鱼家族的重要成员,兼具生物学归属与养殖经济性。消费者只需认清学名和特征,即可避免与其他鱼类混淆,安心享受其无刺、高蛋白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