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潮和退潮时海水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受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在地球表面发生周期性流动。这种海水周期性升降运动主要与天体引力、地球自转和海底地形有关,每天会发生两次涨潮和两次退潮。
-
引力作用形成潮汐隆起
月球引力在地球靠近月球的一侧形成海水隆起(顺月潮),同时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在背对月球的一侧也形成隆起(对月潮)。这两个隆起区域就是高潮位,而与之垂直的区域则处于低潮位。太阳引力也会产生类似但较弱的影响,当日月引力叠加时会出现大潮。 -
海水水平方向流动
涨潮时海水并非垂直上升,而是从低潮区向高潮区水平流动。在开阔海域这种流动范围可达数百公里,而在海湾等半封闭水域会形成明显的潮位升降。退潮时海水又反向流回低潮区域,这种往复运动被称为潮汐流。 -
能量守恒的必然结果
地球自转使潮汐隆起位置不断变化,某处涨潮意味着另一处正在退潮。全球海水总量恒定,只是分布位置持续变化。在近岸地区,退潮时海水会暂时储存在大陆架斜坡区域,待涨潮时重新涌向岸边。
潮汐现象本质是引力作用下海水的再分配过程,其能量最终来源于地月系统的角动量交换。观察潮汐时不必担心海水"消失",退去的海水总会随着地球自转再次归来,这种规律性运动已持续了数十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