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近海鱼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既有经济价值高的食用鱼,也有特色鲜明的区域鱼种。 从常见的黄鳍鲷、黑鲷到名贵的石斑鱼、金鲳鱼,再到特色鱼种如泥猛、沙钻等,广东海域孕育了多样化的海洋生态。以下分点介绍代表性鱼种及其特点:
-
鲷科鱼类
黄鳍鲷(黄脚立)因鳍部黄色得名,肉质细嫩,适合清蒸;黑鲷(乌格)背侧呈深色,栖息于沙泥底质,是海钓热门目标。真鲷(红加吉)体色鲜艳,常用于宴席。 -
石斑鱼类
赤点石斑、青石斑等是高档海鲜,肉质紧实;金钱斑(蜂巢石斑)因花纹独特得名,多分布于礁石区。 -
经济鱼种
- 金鲳鱼:人工养殖成熟,体侧扁呈金黄色,口感鲜美。
- 马鲛鱼:洄游性鱼类,脂肪含量高,适合煎炸或腌制。
- 带鱼:银灰色体型如带,中国四大海产之一,常见于东海、南海。
-
特色小型鱼
- 泥猛(蓝子鱼):喜食藻类,肉质独特,需去除内脏避免苦味。
- 沙钻(多鳞鱚):体细长,栖息浅海沙底,适合香煎。
- 针鱼(颔针鱼):嘴部尖长,中上层活动,分布于南海。
-
外来与养殖品种
美国红鱼(眼斑拟石首鱼)原产大西洋,现为广东常见养殖种;红鳍笛鲷(红鱼)因色泽得名,多用于加工制品。 -
其他区域鱼种
狗爪螺(龟足)吸附礁石,螺肉鲜甜;弹涂鱼可水陆两栖,常见于河口滩涂。
提示:广东近海鱼类因季节与水域差异,捕捞和食用方式各异。建议选择当季新鲜鱼获,并注意区分相似鱼种(如二长棘鲷与真鲷)。保护生态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