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张运动是指1920年代中国湖南人民反对军阀张敬尧统治的群众性斗争运动。核心诉求是驱逐残暴统治、争取地方自治,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毛泽东等进步人士积极参与,最终迫使张敬尧下台,成为湖南近代民主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
背景与起因
张敬尧担任湖南督军期间实行高压统治,横征暴敛、镇压教育界,引发民怨沸腾。1919年其军队殴打学生事件成为导火索,长沙学生联合会率先发起抗议,提出"张毒不除,湖南无望"的口号。 -
运动发展阶段
- 舆论造势:通过《湘江评论》等刊物揭露张敬尧罪行,毛泽东发表《湖南民众的驱张宣言》扩大影响。
- 联合行动: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形成合力,并派代表团赴北京请愿,争取全国声援。
- 关键转折: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北洋军阀内斗削弱张敬尧势力,湘军趁机武力逼退其部队。
- 历史意义
- 首次实现湖南民众力量驱逐军阀的胜利,推动联省自治思潮。
- 锻炼了毛泽东等革命者的组织能力,为后续农民运动积累经验。
- 运动中成立的"湖南改造促成会"成为早期共产主义小组的雏形。
这场运动证明群众团结能推翻强权统治,其"罢课、罢市、罢工"三罢策略为近代中国民主运动提供了范本。当前探讨地方治理问题时,仍可从中汲取民众监督与和平抗争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