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与湖北以洞庭湖为界。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长江中游,是两省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和生态屏障。
-
地理位置: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湖北省南部,湖体横跨两省交界处,形成天然分界。湖区面积约2,740平方公里(不同季节水位变化较大),其中湖南省约占60%,湖北省约占40%。
-
历史渊源:明清时期,朝廷以洞庭湖为界划分湖广行省,后逐步演变为湖南、湖北两省。湖名中的“庭”字即指“分界之地”,凸显其地理标志意义。
-
水文作用:洞庭湖承接湘江、资江、沅江、澧水等河流来水,经城陵矶汇入长江,对调节两省水系流量、防洪抗旱至关重要。其分界功能也体现在长江流域综合治理中。
-
生态与经济价值:湖区湿地是候鸟迁徙重要驿站,被誉为“长江之肾”。两省依托湖界发展渔业、航运和旅游业,如岳阳楼、君山岛等景点均与湖界相关。
洞庭湖作为自然与人文的双重边界,持续影响着两省的地理协作和生态保护。游客可通过环湖公路直观感受“一湖分两省”的独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