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是中医经典著作,记载了113首方剂,涵盖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及厥阴六经。以下为常见方剂的分类整理及解析:
一、太阳病篇
-
桂枝汤
-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 适应症:外感风寒表虚证(如感冒、自汗)。 - 方歌:桂枝芍药甘草姜,大枣调和微汗尝。
-
桂枝加葛根汤
- 组成:桂枝汤加葛根。 - 功效:解肌驱风,滋经通络。 - 适应症:项背强痛,恶寒发热。
-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 组成:桂枝汤加厚朴、杏仁。 - 功效:平喘止咳,降逆平冲。 - 适应症:喘息痰多,胸膈满闷。
-
桂枝加附子汤
- 组成:桂枝汤加附子。 - 功效:温阳散寒,固表止汗。 - 适应症:阳虚漏汗,恶风畏寒。
-
桂枝去芍药汤
- 组成:桂枝汤去芍药。 - 功效:温阳化饮,止咳平喘。 - 适应症:胸满心悸,咳逆气短。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 组成:桂枝去芍药汤加附子。 - 功效:双阳虚补,喘咳并治。 - 适应症:脉弱喘促,畏寒肢冷。
二、阳明病篇
-
白虎汤
- 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 功效:清热生津,主治气分实热。 - 适应症:高热烦渴,汗出脉大。
-
白虎加人参汤
- 组成:白虎汤加人参。 - 功效:气阴两伤,补气生津。 - 适应症:热病后期,气虚乏力。
-
大承气汤
-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 功效:峻下热结,通腑泻实。 - 适应症:阳明腑实证(如腹痛拒按、大便秘结)。
-
小承气汤
-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 功效:轻下热结,缓泻通便。 - 适应症:热结较轻,腹胀腹痛。
三、少阳病篇
-
小柴胡汤
-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 功效:和解少阳,疏肝和胃。 - 适应症:寒热往来,胸胁苦满。
-
柴胡桂枝汤
- 组成:小柴胡汤加桂枝。 - 功效:太阳少阳合病,解表散寒。 - 适应症:既有表证又有里寒,如寒热交替。
四、太阴病篇
-
四逆汤
- 组成:附子、干姜、甘草。 - 功效:回阳救逆,主治阳虚危证。 - 适应症: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五、少阴病篇
-
复脉汤
- 组成:人参、麦冬、甘草、阿胶、麻仁。 - 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