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10度。关于气温,其特点如下:
一、气温范围
-
全国整体范围
霜降期间全国平均气温集中在 10℃~20℃ 之间,但具体受纬度、海拔和地形影响差异较大。
-
南北差异显著
-
南方地区 (如三亚、福州):平均气温约25℃,天气仍较温暖,霜降后仍属秋季。
-
北方及高海拔地区 (如哈尔滨、长春):平均气温仅1℃左右,部分区域已出现霜冻现象。
-
二、特殊说明
-
南方地区 :由于纬度较低且受海洋调节,霜降后气温波动幅度较小,初霜出现较晚,通常需再过3-4个节气(约11月)。
-
高海拔地区 :如青藏高原,气温可能低于0℃,且霜冻发生频率较高。
三、节气意义
霜降标志着秋季向冬季过渡,此时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降低,为农作物收获和冬季储备奠定基础。
霜降当天的气温因地区而异,需结合具体地理位置判断,但整体处于10℃~20℃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