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是山东人去东北哪里

大连、丹东、吉林、辽宁

闯关东是山东人历史上大规模迁徙至中国东北地区的现象,主要涉及以下要点:

一、主要迁徙方向与目的地

  1. 核心区域

    山东人闯关东以 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 为主,因地理位置相邻且被山海关界定,故称"关东"。

  2. 具体城市与群体

    • 胶东地区 (烟台、威海):是山东人迁徙的主力来源地,因地理接近且交通便利,大量人口选择乘船或陆路前往。

    • 其他地区 :包括德州、沧州、天津、秦皇岛(陆路)及青岛、烟台(海路)等,部分群体通过京哈铁路或渤海湾航线迁徙。

二、迁徙原因

  1. 生存压力

    清朝末年,山东因天灾、战乱频发,土地荒芜,人口密集导致生存困境。东北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成为理想移民地。

  2. 政策与地理优势

    • 清廷后期放松了"禁关令"政策,为移民提供了一定便利。

    • 山东与东北距离较近,部分群体选择陆路(如德州、秦皇岛)或海路(如青岛、烟台)迁徙,旅途相对熟悉。

三、历史影响

  1. 人口与开发

    仅1904-1949年间,约4000万山东人口迁往东北,其中约2000万来自山东半岛。他们开垦土地近百万平方公里,推动东北农业开发。

  2. 文化融合

    山东人与东北本地人文化相似,语言、风俗交流障碍较少,加速了移民对东北的适应与融合。

四、迁徙路线特点

  • 分支路线 :包括花石乡(山东北部)→京哈铁路(济南/青岛出发)→渤海湾航线(青岛/烟台)等,不同群体根据经济条件选择路线。

  • 返迁现象 :部分人改革开放后循原路返回山东,形成人口流动的循环。

闯关东是山东人因生存需求、政策开放及地理便利,大规模迁徙至东北的历史过程,对东北开发和中国近代化进程影响深远。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相关推荐

处暑和末暑是什么意思

处暑和末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具体含义如下: 一、处暑 基本定义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8月22日至24日之间。其名称“处暑”意为“出暑”,即炎热离开的意思,标志着暑气逐渐消退,酷热天气进入尾声。 气候特征 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撤退,气温呈下降趋势。 暑气消退后,降雨减少,空气湿度降低,早晚温差开始显现。

健康知识 2025-04-11

为什么立秋在二伏里面

立秋出现在二伏里面的现象属于特例,并非每年都会发生。根据搜索结果分析,2021年立秋(8月7日)与二伏时间重叠是当年节气与三伏安排的特殊情况,主要原因如下: 节气与三伏的独立性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前后,而三伏天是依据太阳到达黄经135°的天文观测确定的,具体日期每年不同(30天或40天)。两者分属不同历法体系,没有固定关联。 2021年特殊天文现象

健康知识 2025-04-11

立秋一定在中伏吗

立秋是否在中伏取决于具体年份的节气与三伏天的时间安排,具体分析如下: 一、立秋与中伏的时间关系 时间范围差异 立秋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处于中伏和末伏之间。但中伏的起始时间需根据夏至后第3个庚日(初伏)和第4个庚日(中伏)的天文观测确定,持续10-20天。 不重合的年份 若立秋在中伏之前结束,则进入末伏;若立秋在中伏之后,则中伏缩短,末伏延长

健康知识 2025-04-11

今年中伏立秋会热吗

根据2025年节气特点和气象预测,今年中伏期间立秋后仍会经历高温天气,但高温强度和持续时间将有所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一、中伏与立秋的天气关系 中伏是全年最热阶段 中伏作为三伏天中最热的时段,气温高且湿度大,尤其南方地区昼夜温差小,酷暑持续时间长。 立秋不代表天气转凉 立秋仅是秋季的开始,此时段仍可能处于三伏天内(如2025年8月7日立秋,中伏延续至8月24日),因此高温天气不会立即缓解。 二

健康知识 2025-04-11

秋后一伏为什么立秋是中伏

秋后一伏中立秋成为中伏的原因,主要与三伏天的划分规则和天文现象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三伏天的划分依据 时间计算规则 三伏天以干支历法中的“庚日”为划分依据,每10天一个庚日,依次划分初伏、中伏和末伏。具体为: 初伏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持续10天; 中伏 :初伏后第4个庚日开始,持续10天或20天(根据夏至后庚日数量决定); 末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持续10天。

健康知识 2025-04-11

中伏立秋好不好

中伏与立秋相遇的天气现象及影响可综合归纳如下: 一、天气特征 气温与湿度 立秋后仍属三伏天范畴(中伏),南方地区气温高、湿度大,典型表现为“三伏天”天气。此时太阳直射点南移尚未完成,加上降雨多、空气潮湿,易形成闷热天气。 雨量与分布 若立秋当天或之后降雨,可能预示秋季雨水较多,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需防范洪涝。反之,若无雨则可能面临秋旱,影响播种和生长。 二、对农业的影响 有利条件 降雨可缓解高温

健康知识 2025-04-11

每年立秋都在中伏吗

立秋是否每年都在中伏,需结合具体年份的天文观测和干支历法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一、立秋与中伏的关联性 多数年份立秋在中伏 根据历史数据统计,立秋节气通常出现在中伏期间。例如2019年、2022年、2025年等,立秋均处于中伏时段。 少数年份立秋不在中伏 极少数情况下,立秋可能出现在末伏或未入伏阶段。例如2024年立秋(8月7日)虽在中伏,但当年三伏天实际为“加长版”(40天)

健康知识 2025-04-11

今年立秋是几时

2025年立秋的时间是 8月7日13点51分19秒 。以下是相关信息: 立秋的意义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意味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在古代医学典籍中,立秋有“秋三月,此谓容平”之说,是指秋季是万物成熟、平定收获的季节。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立秋

健康知识 2025-04-11

立秋在中伏气候会怎样

​​立秋在中伏期间,气候仍以高温闷热为主,民间素有“立秋在中伏,热到三甲后”的说法,意味着炎热将持续至少30天​ ​。此时虽名义入秋,但暑气未消,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晴热少雨,昼夜温差逐渐增大,体感呈现“早晚微凉、午后炙烤”的特点,需警惕“秋老虎”发威。 ​​气候持续炎热的核心原因​ ​ 中伏是全年最热时段,地表积存大量夏季热量需缓慢释放。立秋时太阳直射点虽南移,但北半球热量仍处峰值

健康知识 2025-04-11

立秋是伏天结束吗

‌立秋并不是伏天结束的标志 ‌,伏天通常在立秋后还有一段时间才会结束。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而立秋一般出现在中伏和末伏之间,因此立秋后仍可能持续一段高温天气。 ‌立秋与伏天的关系 ‌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但伏天的计算依据是干支历,与节气不完全重合。三伏天通常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末伏则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结束,因此立秋后可能还有10天左右的伏天。 ‌伏天的持续时间

健康知识 2025-04-11

闯关东山东多少人去东北了

关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山东人闯关东(即迁徙至东北地区)的人数,综合权威资料可总结如下: 一、历史数据范围 清末至民国时期 1912年清帝退位后,山东人闯关东进入高潮,1949年前累计迁移超1.83亿人。其中,1912-1949年间净迁移人数约792万。 清朝灭亡后至建国前 该阶段延续至1949年,山东人闯关东总数超过1.83亿,若包含建国后返迁者,总数可能超过2亿。 二、人口占比与分布

健康知识 2025-04-11

闯关东为什么不能看了

《闯关东》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历史剧,讲述了朱开山一家从山东闯关东到东北谋生、创业的故事。有传言称《闯关东》不能看了,原因可能是剧本的问题,因为剧中的某个人物是以现实原型改编的,而这个原型本身就不该出现。 不过,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闯关东》已经被下架或无法观看。如果您无法观看《闯关东》,建议您检查一下网络连接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其他原因导致您无法访问该剧集

健康知识 2025-04-11

闯关东东北人对山东人好吗

​​闯关东时期东北人与山东人的关系总体以互助为主,文化同源和生存需求促使双方形成紧密纽带,但不同历史阶段也存在经济地位差异导致的矛盾。​ ​ ​​文化同源奠定情感基础​ ​ 山东移民与东北本地人同属北方文化圈,语言、饮食(如煎饼卷大葱、鲁菜影响)、婚俗高度相似,这种文化亲近性加速了融合。许多东北家庭的家谱可追溯至山东,两地长期保持“关里家”的乡愁联系,例如通化至青岛的绿皮火车至今承载着探亲需求。

健康知识 2025-04-11

食饮有节 谨和五味

“食饮有节,谨和五味”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饮食养生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饮食有节 : 饮食定量 :饮食要适量,不可暴饮暴食或偏食挑食。过少则营养不良,过多则伤及脾胃。 饮食定时 :饮食要有规律,避免饥一顿饱一顿。 注意卫生 :饮食前后要保持清洁卫生。 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饮食要根据季节、地域和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谨和五味 : 五味平衡 :饮食中的酸、苦、甘、辛

健康知识 2025-04-11

步行上班途中怎样活动可以增加锻炼效果

您可以尝试快走、高抬腿走或者在行走过程中加入摆臂动作来增加锻炼效果。 快走能让您的步伐更大、速度更快,就像小跑一样,让身体更快地消耗能量,就像汽车加大油门跑得更快,燃烧更多的油。高抬腿走能增强腿部力量,就好像每次抬腿都是在给腿部肌肉做一次强烈的拉伸和收缩,就像弹簧被反复拉伸压缩变得更有弹性。行走中加入大幅度的摆臂动作,可以带动身体的协调性,就像划船时同时挥动船桨,让船前进得更稳更快。 QA:

健康知识 2025-04-11
步行上班途中怎样活动可以增加锻炼效果

沈既济枕中记主要内容

《枕中记》是唐代沈既济创作的传奇小说,通过卢生的梦境与现实交织,展现了封建官场的腐败与人生如梦的哲思。主要内容包括: 一、故事梗概 卢生的困境 开元七年(719年),卢生因科举失利而郁郁不得志,途经邯郸时在客店遇到道士吕翁。卢生自叹“生世不谐”,吕翁则通过对话启发他,指出真正的“适”在于建功立业而非物质享受。 黄粱一梦 吕翁赠予卢生青瓷枕头,卢生枕之入梦,梦中经历科举高中、官职升迁

健康知识 2025-04-11

沈既济的枕中记的主人公

《枕中记》的主人公是 卢生 ,以下是相关信息的综合说明: 一、人物背景与性格 身份设定 卢生是唐代士子,因科举失意而郁郁不得志,前往邯郸赶考未果。他出身寒微,衣着简朴,骑青驹、乘短衣,形象鲜明地展现了当时士人的困境。 性格特点 卢生性格中既有对功名的执着追求,又带有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他在梦中飞黄腾达,但梦醒后仍感人生虚幻,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功名与人生价值的矛盾思考。 二、主要情节 梦境经历

健康知识 2025-04-11

李猛任山东省副省长

李猛于 2021年5月27日 正式担任山东省副省长,以下是相关背景信息: 任职时间线 2021年5月27日 :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决定,李猛被任命为山东省副省长。 2022年6月 :李猛晋升为山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2024年3月29日 :李猛转任辽宁省监察委员会主任。 个人背景 李猛出生于1967年2月,安徽凤台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

健康知识 2025-04-11

菜羹赋注音

《菜羹赋》的注音如下: 一、拼音与书写 拼音 :cài gēng 书写 :菜羹(第二声 + 第二声) 二、字词解释 菜羹 用蔬菜煮的羹汤,如《论语》中提到的“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相关典故 孔子曾以“菜羹”为例,强调祭祀时食物的礼仪应与丰盛食物同等重视。 苏轼在《菜羹赋》中借菜羹表达贫贱生活中的淡泊情怀。 三、文学背景补充

健康知识 2025-04-11

山东名菜烧二冬的二冬是什么

山东名菜“烧二冬”中的“二冬”指的是 冬菇和冬笋 。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食材解析 冬菇 具有肉质肥厚、香气浓郁、营养丰富的特点,被誉为“植物皇后”。在鲁菜中,冬菇常与其他食材搭配,增添独特的鲜味层次。 冬笋 作为春季时令食材,冬笋以清脆爽口、清香四溢著称,被誉为“笋中之王”。与冬菇搭配时,两者口感互补,形成经典组合。 二、菜品特点 烹饪技法 :需将冬笋切片后焯水保持脆嫩

健康知识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