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谷雨、惊蛰、雨水的正确排序为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完整二十四节气顺序
根据权威资料,二十四节气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如下:
-
立春 (2月3/4/5日):春季开始,万物复苏
-
雨水 (2月19日前后):春雨初降,气温回升
-
惊蛰 (3月5/6日):春雷乍动,蛰虫苏醒
-
春分 (3月20/21日):昼夜平分,春意盎然
-
清明 (4月4/5/6日):祭扫祖先,气候转暖
-
谷雨 (4月19/20/21日):雨生百谷,播种移苗
-
立夏 (5月5/6日):夏季开始,万物繁茂
-
小满 (5月20/21日):麦类渐熟,夏熟作物生长关键期
-
芒种 (6月5/6日):芒草成熟,农事繁忙
-
夏至 (6月21/22日):白昼最长,暑气渐盛
-
小暑/大暑 (7月6/7日):酷暑来临,南北差异显著
-
立秋 (8月7/8日):秋季开始,暑退凉生
-
处暑 (8月22/23日):暑气消退,天气转凉
-
白露 (9月7/8日):露水频现,秋意渐浓
-
秋分 (9月22/23日):昼夜平分,收获季开始
-
寒露/霜降 (10月8/9日):气温下降,露水凝霜
-
立冬 (11月7/8日):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
小雪/大雪 (12月6/7日):降雪初现,寒气逼人
-
冬至 (12月21/22日):白昼最短,阳气极盛
-
小寒/大寒 (1月5/6日):严寒酷暑交替,农事休整
二、春季节气特点补充
-
立春 :标志着春季的开始,传统上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
-
雨水 :春雨滋润大地,但冷空气仍活跃,需防范倒春寒
-
惊蛰 :春雷惊醒蛰虫,象征万物复苏
-
春分 :昼夜等长,气温稳定,春耕进入关键期
-
清明 :兼具自然节气与人文意义,既是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
谷雨 :雨量充沛,利于谷物生长,春播进入高潮
三、常见误区说明
部分非权威资料可能因记忆口诀或简化表述导致节气顺序错误,例如将“雨水”误写为“惊蛰”,或混淆“清明”与“谷雨”的位置。建议以国家天文台发布的节气时刻表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