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的关键在于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核心措施包括:避免高危性行为、杜绝血液接触感染、阻断母婴传播。 安全性行为(如全程使用合格安全套)、拒绝毒品及共用注射器、感染者孕早期干预是三大核心防线,同时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可降低感染风险。
-
安全性行为:性传播是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显著降低风险。保持单一性伴侣、避免无保护性行为(尤其是男男性行为)是基础原则。若发生高危行为(如安全套破损),需在72小时内启动暴露后预防用药(PEP)。
-
阻断血液传播:远离毒品,绝不共用针具;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输血、拔牙、纹身等操作;避免接触他人血液或伤口,日常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
-
母婴干预:感染HIV的孕妇应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分娩时选择正规医院,产后采用人工喂养。婴儿出生后需及时服药,母婴阻断成功率可超90%。
-
高危人群防护:吸毒者、多性伴人群应定期检测;医务人员需规范操作避免职业暴露。新型毒品会削弱判断力,增加无保护性行为风险,需高度警惕。
-
检测与治疗:窗口期(4-12周)后检测可确认感染状态。早发现、早治疗能有效控制病毒,延长寿命并减少传播。各地疾控中心提供免费匿名检测服务。
艾滋病可防可控,主动掌握科学知识、消除歧视、践行健康行为是全社会共同责任。若存在感染疑虑,立即检测并寻求专业帮助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