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下半年冬季整体气温预计较常年偏高,但阶段性寒潮和强降温天气频繁,需警惕“暖冬中的冷插曲”。东北、内蒙古、新疆北部等地可能出现强降雪和低温,而华南、西南部分地区或面临雨雪冰冻灾害,防寒保暖和能源保障仍是重点。
冬季气温呈现“整体偏暖、局部波动”的特点。全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高于历史同期,尤其黄淮、江淮、江南东部等地偏高1~2℃。但受多轮强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将经历多次大风降温过程,东北、西北局部气温可能骤降8~10℃,内蒙古东北部等地偏低1~2℃。这种“骤冷骤暖”的波动易引发健康风险,需关注心脑血管疾病防护。
降水分布不均加剧区域性灾害风险。西北、华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水偏多,黑龙江、内蒙古局部可能偏多2~5成,暴雪可能导致交通中断;而华东、华南西部等地降水偏少,但需防范阶段性雨雪冰冻对电网和农业的影响。气象部门特别提示,西南地区至华南西部的低温雨雪可能重现2008年式灾害,需提前加固电力设施。
极端天气与全球变暖背景密切相关。尽管2024年全球再创气温新高,但北极涡旋不稳定和厄尔尼诺残余效应导致冷空气南下频繁,“极地暖化-中纬度震荡”模式使我国冬季天气更复杂。例如12月中下旬可能出现1055百帕超强冷高压,带来持续一周的干冷天气。
建议个人及部门采取分级应对策略。家庭需储备防滑链、便携取暖器,农村地区重点防范经济作物冻害;城市应优化供暖调度,避免寒潮期间的能源短缺。交通、电力等部门需建立“72小时应急响应”机制,利用短期预报精准部署除冰除雪工作。记住:暖冬≠无寒潮,动态关注15天内滚动预报才能有效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