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针刺伤的核心措施可总结为“4个禁止”:禁止徒手传递锐器、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徒手分离污染针头、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这些行为是临床操作中引发职业暴露的高危动作,严格执行能有效降低90%以上的针刺伤风险。
-
禁止徒手传递锐器
手术或治疗中需传递针头、刀片等锐器时,必须使用托盘或专用传递容器,避免直接手递手操作。徒手传递易因角度偏差或意外碰撞导致刺伤,尤其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风险倍增。 -
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使用后的针头若需盖帽,仅允许单手操作(如用持物钳或借助固定支架),严禁双手配合套帽。数据显示,双手回套动作导致的针刺伤占所有案例的30%以上,是血源性感染的主要诱因。 -
禁止徒手分离污染针头
注射器与针头分离时,必须使用器械(如针头拆卸器)辅助,不可直接用手掰扯。污染针头表面可能残留血液或体液,直接接触会增加病原体通过皮肤破损处侵入的风险。 -
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使用后的针头、缝合针等必须立即放入防刺穿的利器盒,严禁手持未处理的锐器移动。走动中跌倒或碰撞可能造成锐器扎伤自己或他人,利器盒应放置在操作触手可及的位置。
养成规范操作习惯,配合标准防护装备(如防刺伤安全型针具、双层手套),能大幅减少职业伤害。若发生暴露,立即按“挤血-冲洗-消毒-报告”流程处理,并启动职业暴露评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