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有机肥不化的主要原因可分为肥料本身问题和使用方法不当两类,具体分析如下:
一、肥料本身的问题
-
养分不足
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使用低养分原料或简化生产工艺,导致发酵后肥料营养不达标。
-
生产工艺不当
发酵温度未控制在5-37℃范围内,或pH值偏离规范(过酸/过碱),会影响微生物活性,导致肥料不化。
-
阳离子交换量低
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阳离子交换量不足,无法有效调节土壤酸碱度,影响作物生长。
-
添加剂问题
过量使用防结剂或使用木屑、风化煤等填充物替代腐殖酸,降低肥料融化速度和肥效。
-
重金属超标
原材料或发酵过程未检测重金属,导致作物吸收后积累中毒。
-
有害微生物污染
发酵不达标导致镰刀菌、齐整小核菌等有害微生物存活,抑制有益菌群生长。
二、使用方法不当
-
地表追肥
未及时覆土,肥料仅停留在地表,无法与土壤充分接触,肥效大打折扣。
-
施肥量不当
追肥时用量过大或混用高浓度化肥,会抑制微生物活性或产生毒害作用。
-
土壤条件不适
干旱年份或土壤板结严重时,微生物活动减弱,肥料分解缓慢。
三、其他注意事项
-
季节因素 :春秋季地温适宜,夏季高温需避免直接暴晒,冬季需防寒保湿。
-
配合使用 :建议与速效化肥配合使用,避免单一施用,且需控制化肥用量。
建议购买时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注意查看产品认证和检测报告,并采用科学施肥方式以提高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