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行动是江苏省2016年底启动的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核心目标是通过“两减六治三提升”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其关键亮点包括:源头减负(煤炭与化工产能削减)、民生痛点治理(水、垃圾、空气等)、制度创新(生态保护与执法升级),旨在用2-3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
-
“两减”从源头破解结构性问题
减少煤炭消费总量(2020年比2015年减3200万吨)和落后化工产能(化工企业数量减半),直指江苏“煤炭型能源”和“重化型产业”痼疾。例如,燃煤贡献了全省PM2.5主要来源,而6000多家化工企业存在布局性风险。 -
“六治”聚焦群众最关切问题
覆盖太湖治理(总磷总氮削减16%)、黑臭水体消除、垃圾无害化处理(2020年达98%)、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等六大领域。例如,太湖连续多年“两个确保”(饮用水安全、无大面积湖泛),但蓝藻温床仍需根治。 -
“三提升”构建长效机制
通过生态保护大格局(如太湖生态圈)、环境经济政策(如绿色金融)和执法监管(刑事司法联动)巩固治理成果。例如,长江沿线700多家化工企业被纳入隐患整治重点,严防污染事件。
江苏以263行动为突破口,将环保督察压力转化为转型机遇,既解决“PM2.5下降20%”等硬指标,更推动发展模式从“伤筋动骨”到“脱胎换骨”。这一省级样本证明,生态治理需兼顾短期攻坚与长效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