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清名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距今已有 400多年历史 。以下是具体信息梳理:
-
历史沿革
-
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是无锡“寄畅园”主人秦燿两兄弟(太清、太宁)捐资建造的。
-
清康熙八年(1669年)由无锡县令吴兴祚重建。
-
道光年间因避讳道光帝名“旻宁”改称“清名桥”,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战火,同治八年(1869年)由乡绅集资重建。
-
-
文化意义
-
清名桥是无锡古运河文化的象征,与《清明上河图》并称“江南水乡双璧”。
-
桥身保留清代石碑,记载了两次重建历史,是研究无锡城市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
-
现状与保护
-
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无锡市列为历史街区。
-
桥体结构完好,栏石无缺,是无锡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桥梁建筑。
-
清名桥见证了无锡古运河的兴衰变迁,成为无锡文化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