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锡山山无锡”的来历可综合历史记载与民间传说,归纳如下:
一、名称起源与历史记载
-
周秦时期锡山产锡
无锡锡山因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惠山东峰(锡山)盛产铅锡而得名,成为当地重要的青铜器原料产地。
-
汉代设县得名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兴(前62年)时锡矿开采殆尽,故在此地设立无锡县,首次以“无锡”命名。
-
东汉复名与文化寓意
东汉顺帝年间,因“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的铭文再次确立无锡县名,寓意国家安定、社会清明。
二、民间传说与文化内涵
-
“无锡”别称“无雪”的传说
据传春秋时期山阳县人因浪费粮食遭天灾,玉帝命太白金星化身乞丐阻止,山阳县被淹为无锡,故有“无锡”别称“无雪”的说法。
-
“九龙嬉锡”的神话故事
太湖无锡一带流传着“九龙嬉锡”的传说:东海龙王九子因玩弄锡珠引发洪水,后以“无锡宁,天下清”为训诫,民间以此解释无锡名称的寓意。
三、名称演变与争议
-
“有锡”到“无锡”的转变
无锡名称的演变与锡矿资源密切相关:先秦称“无锡山”,汉代因锡尽得名“无锡”,东汉因铭文复名。
-
清代王翦的传说
清代赵翼《陔余丛考》记载,明末王翦巡视无锡时,因山下有“无锡兵”碑文,感慨“此碑出露,天下从此渐宁”,遂提议改名无锡。
四、总结
无锡“锡山山无锡”的名称源于其锡矿资源的历史变迁,既有汉代文献的直接记载,也蕴含着民间传说与文化寓意。这一名称见证了无锡从青铜时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成为无锡文化的重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