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舟蛾与杨扇舟蛾同属鳞翅目舟蛾科,但存在以下主要区别:
一、分类学地位
-
杨小舟蛾 :学名为Phyllotis chrysopoda,是鳞翅目舟蛾科杨舟蛾属的害虫。
-
杨扇舟蛾 :又名白杨天社蛾、小叶杨天社蛾,属扁舟蛾属。
二、形态特征
-
体型差异
杨小舟蛾成虫体长约15-20毫米,雄蛾稍短;杨扇舟蛾成虫体长13-17毫米,触角栉齿状,体色灰褐色。
-
生活史
杨扇舟蛾1年发生4-5代,5月初出现第1代幼虫,每1个月繁殖一代,10月下旬进入蛹期;杨小舟蛾的生活史与杨扇舟蛾相似,但具体代数可能因地区而异。
三、分布范围
-
杨扇舟蛾 :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陕西、甘肃、宁夏、四川、广东、海南等省(区)。
-
杨小舟蛾 :分布范围较广,但具体记载较少,可能与研究重点不同有关。
四、危害对象与发生规律
-
危害树种
杨扇舟蛾主要危害杨树、柳树、母生杨等树种;杨小舟蛾同样以杨树为主食,但具体危害树种可能因地区差异存在。
-
发生趋势
近年监测显示,随着气温升高,杨小舟蛾和杨扇舟蛾的繁殖代数增加,幼虫取食活动提前,危害强度可能增强。例如,2024年孝感市第2代幼虫已出现并开始危害。
五、防治措施
两者可参考相似的防治方法,包括生物防治(如引入天敌)、物理防治(如人工捕杀成虫)和化学防治(如使用低毒农药)。但需注意,不同地区需结合本地害虫监测数据制定针对性方案。
杨小舟蛾与杨扇舟蛾虽同科,但属不同属,形态特征、分布范围及防治策略存在一定差异。实际防治中需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