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积温带分布可综合自然条件及农业种植特点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六个积温带,具体如下:
一、积温带划分依据
-
核心指标 :以≥10℃年活动积温为划分依据;
-
辅助因素 :包括无霜期、日照时长、降水量及海拔高度等。
二、各积温带范围与特征
-
第一积温带(晚熟种植区)
-
覆盖南部梨树、公主岭、双辽等地,包括辽河流域晚熟区(如长岭、集安岭南)。
-
年均≥10℃积温3035.8-3095.5℃,无霜期141-148天,土壤肥沃,单产水平较高。
-
-
第二积温带(中晚熟半干旱/半湿润种植区)
- 覆盖中部地区,如四平、通化等地,兼具半干旱与半湿润特征。
-
第三积温带(西部半干早中熟区/中东部湿润中熟区)
- 覆盖西部高原及中东部平原,如白山、敦化等地,积温适中。
-
第四积温带(中早熟玉米种植区)
- 主要为玉米主产区,如松原、白城等地,适合种植春玉米。
-
第五积温带(早熟玉种植区)
- 覆盖西部山区的早熟玉米种植区,如长白山周边。
-
第六积温带(极早熟种植区)
- 主要为最北部极地气候区,适合种植耐寒品种。
三、积温与农业分布关系
-
自东向西 :积温逐渐降低,种植制度从晚熟转向早熟;
-
海拔影响 :海拔越高,积温越低,如长白山地区;
-
热量季节分布 :≥10℃积温多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70%左右。
四、主推品种示例(以玉米为主)
-
第一积温带:东单1331、铁391、郁青763等;
-
第三积温带:春玉米品种如吉农大778、富民88等。
以上划分及品种推荐综合了吉林省不同生态区域的自然条件与农业种植实践,为区域化种植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