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回春》是明代医学家龚廷贤所著的经典医学著作,成书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共八卷,现存最早版本为1602年金陵周氏重刊本。该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系统总结了明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成为中医临床百科的集大成之作。主要内容包括:
一、基础理论篇
-
天地人阴阳五行学说
龚廷贤在卷首“万金统一述”中,系统阐述了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并以此解释生理病理现象。
-
脏腑功能与主病脉证
详细论述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对应疾病,通过脉诊、望诊等诊断方法,将脉象(如浮、沉、迟、数等)与疾病性质、位置、预后关联起来,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临床诊疗篇
-
内科杂病论治
包含中风、伤寒、咳嗽、泄泻等184种疾病,强调病因病机分析,如中风分为气血亏虚、风火痰瘀等证型,并提供大秦艽汤等经典方剂的组成与用法。
-
妇科疾病调理
针对月经不调、产后病等妇科常见病,提出情志调节、寒邪驱散、气血补益等治法,推荐四物汤加味等方剂。
-
儿科疾病诊疗
重点论述小儿惊风(抽搐、牙关紧闭)的病因(如惊风与痰火、脾胃虚弱相关)及分型治疗,强调急救与调养并重。
三、辅助工具与理论拓展
-
药性歌与主药索引
卷二首载药性歌,系统总结药物性能,附诸病主药、脏腑经络图谱,便于临床辨证用药。
-
医案与学术思想
每病后附医案,通过实际病例阐释理论,体现龚廷贤的临床智慧。书末“云林暇笔”包含“医家十要”等学术观点。
四、学术地位与影响
-
作为明代中医典籍,该书集大成,被《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并称“中医四大经典”。
-
现存30余种版本,包括明代活字印本、清代刻本及日本元和活字本,传播范围广泛。
《万病回春》以系统性和实用性著称,既注重理论构建,又强调临床应用,对后世中医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