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古果是目前科学界公认的 世界上最早的花 ,其化石发现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黄半吉沟村,属于早白垩世(约1.45亿年前)的火山沉积岩。以下是关于辽宁古果的详细信息:
一、基本特征
-
化石地位
辽宁古果是迄今为止 有确切证据的最早被子植物 ,比其他早期被子植物化石早1500万至2000万年。
-
形态与结构
-
花朵呈 莲花状 ,花瓣螺旋排列,主枝和侧枝上有40余枚类似豆荚的果实,每枚果实含2-4粒种子。
-
具备被子植物的典型特征,如花蕊、果实和种子,但与现代花朵在颜色、香气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
二、科学意义
-
植物进化研究
辽宁古果的发现为 被子植物起源 提供了关键证据,证明中国辽西地区是早期被子植物的发源地。
-
地质与古生物学价值
该化石属于中生代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的热河生物群,有助于研究中生代地质变迁和生物演化。
三、现状与保护
-
化石保存 :辽宁古果化石现陈列于 三亚自然博物馆 ,供公众参观。
-
后续研究 :2018年,中美科学家联合发表论文,进一步确认其作为“全球最早的花”的地位。
四、相关争议与补充
-
中华古果的定位 :与辽宁古果同时期的中华古果(1.3亿年前)被命名为“第二朵花”,两者共同构成早期被子植物的代表。
-
其他候选 :十字里海果、李氏果等早期被子植物化石也有所发现,但辽宁古果因证据充分,仍被视作“第一朵花”。
辽宁古果不仅是植物学研究的“中国之最”,也是全球古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其化石为揭示地球生命演化史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