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原名 伊克昭盟 ,这一名称源于蒙古语“伊克昭音楚古拉干”,意为“大庙”或“集会、聚会”,具体历史背景如下:
-
名称由来
鄂尔多斯原为蒙古鄂尔多斯部在17世纪建立的部落名称,因部落首领在达拉特旗境内的藏传佛教大庙—— 王爱召 (意为“大佛殿”)而得名。该名称最初由蒙古语“斡耳朵”(宫帐)与藏语借词“昭”(佛像)组合而成。
-
历史沿革
-
清朝时期 :17世纪末至1911年,蒙古鄂尔多斯部六旗在王爱召会盟,建立伊克昭盟,作为蒙旗制度下的一个盟。
-
1912年 :清朝灭亡后,伊克昭盟成为内蒙古的一部分,但未独立为省。
-
1954年 :伊克昭盟并入内蒙古自治区,1971年改名为鄂尔多斯市。
-
2001年 :国务院批准撤除伊克昭盟,正式更名为鄂尔多斯市。
-
-
名称含义
-
蒙古语解析 :
-
“伊克”:蒙古语中意为“大”;
-
“昭”:藏语借词,意为“佛、佛像”。
-
-
汉字释义 :
- “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原意为“宫帐群”,与成吉思汗陵寝的“八白室”(藏传佛教建筑)有历史关联。
-
鄂尔多斯原名伊克昭盟,这一名称承载了蒙古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融合,其历史演变与蒙古鄂尔多斯部的兴衰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