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在头、冬在中、冬在尾”的划分,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一、划分依据
-
冬至在农历月份中的位置
该划分以冬至节气在农历月中的时段为标准,将冬月(农历十月)分为三个阶段:
-
冬在头 :冬至在农历月上旬(10-12月);
-
冬在中 :冬至在农历月的中旬(13-21日);
-
冬在尾 :冬至在农历月下旬(22-月底)。
-
-
数九寒天的对应关系
-
冬在头 :数九从冬至开始,预示冬季寒冷逐渐加剧;
-
冬在中 :数九中期,天气最冷;
-
冬在尾 :数九后期,天气转暖。
-
二、具体含义
-
冬在头(冬至在月上旬)
若冬至出现在农历月上旬,预示冬季寒冷严重,甚至出现“冻死牛”的极端天气。此时需防范严寒对农业和生活的冲击。
-
冬在中(冬至在中旬)
冬至位于中旬时,冬季寒冷持续,需做好防寒准备,避免牲畜受冻。
-
冬在尾(冬至在月下旬)
若冬至在月下旬,冬季逐渐回暖,但需防范“倒春寒”天气对早春作物的影响。
三、实际应用
-
农业生产 :农民根据冬至时段调整农事活动,如“冬在头”可早作春耕准备,“冬在中”需防范霜冻,“冬在尾”需关注春播时机。
-
生活建议 :民间以此俗语指导日常保暖,但需结合当年气候特征综合判断。
四、注意事项
-
该划分法存在地域差异,部分地区以立冬(农历十月)作为冬季起点;
-
实际天气受海洋、地形等因素影响,建议结合气象预报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