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油炸面食,国家级非遗
山西稷山麻花是运城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风味小吃,其历史、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可概括如下:
一、历史渊源
-
起源传说
稷山麻花因源于中华民族农业始祖后稷故里得名,传说最初为宫廷食品,后传至民间并逐渐演变为两股面粘连的形状。
-
历史发展
-
隋朝开皇年间始创,唐代成为宫廷佳品,乾隆皇帝曾赞“形如绳头,香酥可口”。
-
清乾隆年间,翟店镇西位村商人改进制作工艺,将麻花改为三股拧制,成为地方特色。
-
现已进入北京、深圳、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销售,成为全国知名特产。
-
二、制作工艺
-
原料与配料
-
面粉:5公斤(需加碱粉、明矾等发酵剂)。
-
辅料:砂糖粉、植物油、盐、鸡蛋、椒叶等。
-
-
关键步骤
-
面团制作:混合面粉与糖、油、发酵剂,静置40分钟。
-
成型:搓成细长条后双起拧成三股铰链状。
-
炸制:油温六成热时下锅,中小火炸至金黄酥脆,捞出晾凉。
-
三、特点与风味
-
口感 :金黄酥脆,松而不腻,嚼后无渣。
-
口味 :分甜咸两味,甜味加糖粉,咸味配冰蛋和盐。
-
外观 :细丝状,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状如双龙盘绕。
四、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
曾为朝廷贡品,明清两代皇帝均给予高度评价。
-
民俗象征
春节等节庆常作为馈赠礼品,传递祝福与亲情。
-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入选山西十大特产。
五、推荐与传承
-
名店推荐 :翟店老街“品香斋”以精细工艺著称,双龙盘绕造型最具代表性。
-
传承现状 :当地注重传统工艺保护,同时结合现代口味创新,形成多元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