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稻李氏禾的防治,目前存在特效药及综合防治方案,具体如下:
一、特效药推荐
-
草甘膦钾盐(“听雷2号”)
-
对稻李氏禾、蒲草、芦苇等多种禾本科杂草高效,持效期长,低温下仍有效,且对土壤和下茬作物安全。
-
优势:钾盐分子结构更小,渗透性更强,能彻底破坏杂草生理结构。
-
-
精喹禾灵
-
高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1天可覆盖全株,5-7天见效,10-15天连根死亡。
-
适用期:水稻直播/移栽前灭茬处理,或插秧后20天萌发期叶面喷雾。
-
-
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甲禾灵
- 同样为茎叶处理剂,内吸性强,与精喹禾灵混配可延缓抗药性。
-
双草醚+二氯喹啉酸
- 叶面喷雾方案,10%双草醚40g+50%二氯喹啉酸30g,配合有机硅或安融乐,保水5-7天,对稻李氏禾及稗草、三棱草等有协同作用。
二、综合防治措施
-
农业防治
-
移栽前彻底清除田茬和排水系统中的稻李氏禾种子,减少越冬基数。
-
水稻种植密度调整,避免田间过密导致竞争加剧。
-
-
药剂防治
-
播种前 :使用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或烯草酮+有机硅/安融乐处理田地。
-
分蘖期 :插秧后20天左右,稻李氏禾萌发时,采用双草醚+二氯喹啉酸+有机硅喷雾,回水保水5-7天。
-
复配使用 :两种药剂交替或混配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
-
-
机械与生物防治
-
秋季翻耕整地,清除残留根茬和种子。
-
引入食草动物(如牛)或使用生物农药控制越冬种群。
-
三、注意事项
-
药剂选择需结合种植环境及抗药性情况,优先选用低毒、低残留药剂(如草甘膦钾盐)。
-
遵循安全间隔期,避免对水稻生长造成影响。
-
部分药剂(如双草醚)对水生环境敏感,需控制用量并避免污染水源。
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稻李氏禾的蔓延,保障水稻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