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六个节气名称,具体指:
-
立冬
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开始。此时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通常出现在公历11月7-8日之间。立冬后,万物进入闭藏状态,气候由秋转冬。
-
小雪
随后是小雪节气,表示降雪量增多但未达大雪程度。此时气温继续下降,北方地区开始出现初雪。
-
大雪
大雪节气时降雪量显著增加,覆盖范围扩大,对农业和交通影响较大。
-
冬至
冬至是冬季的中点,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进入全年最寒冷的时段前奏。
-
小寒
小寒表示天气进一步转冷,但未到最冷阶段。此时候鸟南迁,植物进入休眠期。
-
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持续时间长且气温极低。大寒三候包括:鸡乳、鹰隼捕食活跃、冰封河面最厚。
补充说明
-
这六个节气反映了冬季气候的演变规律,从立冬的转冷到大寒的严寒,体现了“冬藏”传统农耕文化的智慧。
-
《二十四节气歌》中,这六个节气被巧妙嵌入,帮助人们记忆节气顺序:“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