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标志着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具体特点如下:
一、昼夜平分的精确性
-
理论上的昼夜等长
春分当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理论上等长,各为12小时。
-
实际测量的微小差异
由于大气折射作用,实际白天会略长于黑夜。例如广州市2025年春分日,日出时间为6时31分,日落时间为18时38分,白天时长12小时6分钟。
二、春分后昼夜变化趋势
-
北半球
春分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直至夏至达到最长。
-
南半球
同期,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长,白昼逐渐变短,直至秋分达到最短。
三、其他相关现象
-
极昼极夜的开始与结束
春分后,北极地区开始出现极昼现象,范围逐渐扩大;南极地区则相反,极夜开始。
-
春分三候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玄鸟至(燕子归巢)、雷乃发声(春雷初响)、风始生(春风拂面)。
-
文化习俗
春分有“竖蛋”“放风筝”等习俗,前者源于“春分到,蛋儿俏”的民间传说,后者因春风适宜放飞风筝而流行。
总结
春分作为昼夜平分的节点,不仅是天文现象的转折点,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精确的昼夜分布为后续节气变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