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视3.15晚会揭露了多起涉及健康、消费权益和市场监管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卫生用品安全问题
-
翻新卫生用品
梁山希希纸制品公司回收残次料翻新生产劣质卫生巾、纸尿裤,涉及Babycare、全棉时代等品牌。生产过程存在徒手操作、无消毒措施等问题,工人使用含刺鼻气味的“枪水”处理产品,卫生隐患严重。
-
一次性内裤安全问题
河南商丘企业如梦阳服饰生产的一次性内裤存在虚假标注材质(涤纶冒充纯棉)、徒手制作、未灭菌等问题。部分产品使用含毒去污剂处理,生产环境恶劣,威胁女性和婴儿健康。
二、食品安全问题
-
水产加工违规
湛江尚方舟食品公司超量添加磷酸盐保水剂,导致虾仁磷酸盐超标40%,长期食用可能引发缺钙、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风险。
-
连锁餐饮卫生失控
-
变质食材 :郑州杨铭宇黄焖鸡米饭门店使用发酸变质的隔夜牛肉,亚硝酸盐超标11倍,长期食用致癌风险增加。
-
隔夜水果风险 :蜜雪冰城部分门店常温存放柠檬片超12小时,李斯特菌检出率达32%,易引发败血症。
-
剩菜循环问题 :小龙坎火锅回收顾客剩菜二次加工,清洁工具与餐具混用,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
三、隐私与信息安全问题
-
隐私窃取
企业利用技术手段收集用户信息并转化为商业价值,监管滞后导致隐私数据被滥用。
-
骚扰电话产业链
智优擎等公司通过AI外呼机器人拨打营销电话,使用虚拟运营商规避监管,侵犯消费者隐私。
四、其他行业乱象
-
家电维修行业问题
-
“小病大修” :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存在虚构故障、高价更换零件(如点火器收费250元)等问题,平台抽成60%变相鼓励欺诈。
-
维修人员素质参差 :部分维修人员未持资质证上岗,使用“双簧戏”等欺骗话术。
-
-
汽车行业隐患
-
新能源车“锁电门” :部分车型存在远程限制电池性能、续航虚标等问题,售后推卸责任。
-
传统燃油车减配/锈蚀 :某品牌汽车被曝光安全气囊传感器失灵、车身锈蚀等安全隐患。
-
总结
3.15晚会通过曝光这些问题,揭示了市场经济中企业逐利与监管失效的深层次矛盾。建议消费者提高警惕,优先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产品,留存维权证据,并关注监管部门政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