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二月、一月
季春、仲春、孟春、暮春是中国古代对春季不同阶段的划分,具体含义如下:
一、基本划分标准
-
孟春
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 - 例如:2025年3月(农历正月初一)至4月(农历二月末)为孟春。
-
仲春
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 例如:2025年4月(农历二月)至5月(农历三月末)为仲春。
-
季春
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三月。 - 例如:2025年5月(农历三月)至6月(农历四月末)为季春。
-
暮春
部分资料将暮春视为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季春),但更常见的划分中暮春特指春季末期,通常与季春重叠。
二、补充说明
-
节气与月份的关系
春季包含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其中春分(约公历3月20日)位于仲春(农历二月)期间。
-
文化背景
古人以“孟、仲、季”划分四季,体现对自然周期的观察。例如,孟夏(农历四月)因处于夏季开端而得名。 孟、仲、季还用于表示亲属排行(如伯、仲、叔、季)。
三、总结
季节 | 月份 | 具体时段(示例:2025年) |
---|---|---|
孟春 | 农历正月 | 3月1日-4月20日 |
仲春 | 农历二月 | 4月1日-5月20日 |
季春 | 农历三月 | 5月1日-6月20日 |
暮春 | 季春末期 | 6月下旬 |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节气或文化内涵,可结合二十四节气表或古籍资料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