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二月、三月
初春、仲春、暮春是中国传统季节划分中春季的三个阶段,具体划分如下:
一、时间划分依据
-
农历月份划分
初春、仲春、暮春以农历月份为划分标准:
-
初春 :农历正月(约公历2月或3月)
-
仲春 :农历二月(约公历3月)
-
暮春 :农历三月(约公历4月)
-
-
节气划分补充
春季包含六个节气,与月份存在交叉:
-
初春 :立春(约公历2月3-5日)至惊蛰(约公历3月5-7日)
-
仲春 :惊蛰至清明(约公历3月20-4月4日)
-
暮春 :清明至谷雨(约公历4月19-21日)
-
二、各阶段特征
-
初春
-
春季开端,万物复苏,气温回升,但天气仍较寒冷
-
代表诗句:《春晓》(孟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
仲春
-
春意渐浓,气温适中,适合播种和农业活动
-
代表诗句:《九章·哀郢》(仲春)“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
-
暮春
-
春季末期,春花凋谢,气温升高,预示夏季来临
-
代表诗句:《初学记》(暮春)“三月季春,亦曰暮春”
-
三、总结
初春、仲春、暮春的划分既包含时间上的月份差异,也反映了春季不同阶段的气候特征和农事活动。这种划分方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