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降雪起始,仲冬正式开始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以下是关于大雪节气的关键知识:
一、基本信息
-
时间范围
每年公历12月6-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55°时交节。
-
干支历定位
大雪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象征仲冬时节的开端。
二、气候特征
-
气温与降水
-
气温显著下降,进入冬季最寒冷阶段。
-
降水量增多,但降雪量不一定很大,主要反映降雪可能性增加。
-
-
天气现象
-
寒流活跃,常伴随雨雪天气。
-
大雪后天气更冷,降雪范围更广,但积雪融化可增加土壤水分。
-
三、物候现象
-
三候表现
-
一候 :鹖鴠不鸣,寒号鸟因严寒停止鸣叫。
-
二候 :虎始交,老虎因阴气盛极而衰开始求偶。
-
三候 :荔挺出,兰草等植物感知阳气萌动而抽芽。
-
四、与天气预报的区别
-
节气概念 :反映气温与降水趋势,不直接描述降雪量。
-
天气预报 :指降雪强度达标的现象(如24小时降雪量5.0-9.9毫米)。
五、节气意义
-
农业生产
积雪可保温、保湿,为越冬作物提供保护。
雪水富含氮化物,具有天然肥田作用。
-
民俗与文化
古人通过观察动物行为预测天气,如“大雪封山,小雪收仓”。
部分地区有祭扫祖先、腌制腊肉等习俗。
六、注意事项
-
大雪后需防范道路结冰、暴雪对交通的影响。
-
农民需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调整种植策略。
大雪节气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既反映了自然气候规律,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其特征与意义,可更好地顺应自然、指导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