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属于高雅音乐的范畴,其定义和历史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代表性乐曲《阳春》和《白雪》,后泛指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尤其以音乐形式存在时,常被作为高雅音乐的代名词。
二、历史背景
-
起源
《阳春》《白雪》最早见于《对楚王问》,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由莫愁女等艺术家传唱。
-
与通俗音乐的对比
楚国同时存在《下里》《巴人》等流俗歌曲,前者因受众广泛、节奏明快得名,后者则因《阳春》《白雪》的高雅性形成鲜明对比。
三、艺术特征
-
曲式与演奏
《阳春》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节奏表现春回大地的景象,《白雪》则通过琴音营造凛冽清冷的意境,均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
-
文化内涵
两首曲子不仅具有音乐价值,还承载了哲学思想,如《阳春》象征万物复苏,《白雪》体现“凛然清洁”的人格理想。
四、后世影响
-
成语衍生
与《下里巴人》共同构成“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这一对成语,成为评价艺术普及程度的经典范式。
-
音乐发展
《阳春白雪》作为古琴名曲,历代琴人不断传承创新,如《神奇秘谱》对其艺术特色有详细解读。
阳春白雪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历史积淀,成为高雅音乐的重要代表。